欢迎光临沧州蓝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官网!
400-660-2586
守护漓江水 桂林绿满山
发表时间: 2015-04-20 来源:人民日报
“桂林山水甲天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纯净优良的桂林山水也曾面临垃圾包围、开发过度的挑战。为了保护好桂林山水,桂林市近年来改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吃法”,探索发展与环保双赢路径,使生态成为一张 竞争力、 有吸引力的名片。
阳春四月,春意渐浓。在广西桂林市秀峰区鲁家村,一栋栋桂北 色民居错落有致,宽阔的青石板路干净整洁,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花香,一条清澈的桃花江打村口经过,缓缓向南汇入漓江。
然而谁又曾想到,仅仅五六年前,鲁家村还是房屋杂乱无章、道路坑洼狭窄,村民们乱堆垃圾、直排污水。一些游客乘船路过村口,还会感叹村里环境“脏乱差”,和大好的自然风景格格不入。
“政府对鲁家村的环境进行整治后,我们的生活才焕然一新。”村民阳志宏感慨地说。在他身边,不少村民纷纷点头称是。
改善水质、守护青山,一样都不能少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代诗人韩愈笔下的桂林山水如诗如画,令人心驰神往。桂林山水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瑰宝,素来享有“甲天下”之美誉。
在桂林市区,漓江、桃花江和4个湖泊形成了环城水系,沿江沿湖分布着许多像鲁家村这样的城中村。从前,这些村里的污染物直接排放,严重影响漓江水质及周边生态环境。
2010年,桂林开展了对“两江四湖”沿岸城中村的综合环境整治。一方面,加快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将雨污水排入市政污水处理管网,安排专人统一收运生活垃圾;另一方面,美化村容村貌,让村庄与自然实现和谐统一。桂林市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去年已达到93.5%。
漓江流域面积达到12159平方公里,千百年来漓江滋养着万千百姓。为了减少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导致的污染问题,桂林市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2011年以来,相继争取上级专项资金3.68亿元,逐年分批新建了494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其中多数项目安排在漓江流域农村。如今,“垃圾围村”现象有效缓解,12个县建成14座生活污水处理厂,有的村还 地建成了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污染物直排明显减少。
“垃圾污水集中处理后,大大减轻了对水体造成的污染,有效改善了漓江水质,缓解了生态环境压力。”桂林市委常委、漓江风景名胜区工作委员会书记周卫说。
不光要保护漓江水质,守护青山也至关重要。
漓江流域山林遍布,又多为石山,植被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原貌。上世纪70年代前,沿江村落里的村民饮食起居大多都靠“向山林伸手”,乱砍滥伐问题突出,两岸森林植被破坏得很厉害,一座座青山变为了光秃秃的石山。
为守住两岸青山,桂林积极推广沼气入户,解决农民日常烧火做饭问题。在很多农户家,厨房不见柴草,不见炊烟。厨房变得整洁,厕所也干净了。此外,在环保部门的推进下,桂林把大量资金投入到植树造林中,曾经被破坏的石山再次披上了绿色的外衣。
经济要发展,前提是好生态
加快发展还是环保先行?一直以来这个问题牵动人心。多年来,桂林市一直坚持探索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有效路径。
据悉,新中国成立后桂林的工业逐步崛起。然而,工业的快速发展却破坏了漓江的生态环境。1973年,邓小平同志看到漓江水被污染。他说,为了发展生产,如果把漓江污染了,把环境破坏了,那是功不抵过啊。这番话让桂林触动很深。
从那后,桂林逐渐意识到,经济要发展,但前提是保护好生态环境。
为切断漓江污染源,桂林在财政 紧张的情况下,果断“关、停、并、转、迁”七八十家沿江污染企业,其中包括27家造纸厂、钢厂等高污染企业。此后,桂林严格限制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绝不“捡到篮里 是菜”。对工业项目,坚决抬高门槛,挡住高污染、高能耗项目;业内是否认可、环保是否到位,成为招商引资的“硬杠杠”,始终保持对生态环境的坚守。
“我们将老城区 多的空间还给绿水青山,还给市民和游客。”周卫说。
长期以来,桂林市区内的风景名胜、党政机关、工厂企业、居民生活区等夹杂其间,建筑物的高度又严格受限,导致城市可使用面积和容积率比较低。近10年来,市区人口由40万增长到80万,对环境承载能力提出较大挑战。
为保护好这方山水,桂林将城市中心和产业发展区域向西搬迁,缓解漓江两岸发展压力。如今,桂林拓展了临桂新区,用于集聚人口、发展产业商业;改造疏解老城区,提升山水之城的品质,有效缓解了环境压力。
在社会治理方面,桂林努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2011年,率先在广西推行天然气公交车,替换原有的柴油车;2012年,推行公务自行车,鼓励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绿色出行;2014年,正式启用公共自行车,倡导市民养成低碳生活方式……
目前,桂林在全市设置了多个环保监测点,实时监控空气质量和水质,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开展调查,力图将污染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加强对漓江流域内违法建设、非法采砂捕鱼、破坏生态景观环境等行为的查处。生态,已成为桂林 竞争力、 有吸引力的一张名片。
科学划界,实行严格管理统一执法
桂林山水久负盛名,多年来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前来观光。因此,对桂林山水的科学规划和永续利用显得尤其重要。2013年,国务院批复了《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保护桂林山水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根据规划,漓江风景名胜区总面积为1159.4平方公里,风景区又分为核心景区、重点景区和一般景区三大类,分层次进行保护。其中,核心景区中自然景物 为集中,需要 严格的保护,对外开放程度很低。为此,风景区尤其是核心景区内的一些乡镇为环保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根据规划,沿江两岸必须种植绿化树木、生态林,严禁砍伐树木、开荒种地,沿江 重山、二重山内禁止放牧牛羊,沿江可见山面严禁开山采石,河道内严禁采砂取石……
“靠山不能吃山、靠水不能吃水”,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受到极大限制,生活普遍较为贫困。对此,桂林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设立专项农民补偿基金,对风景区沿岸村民建房或房屋修缮进行补偿,将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由每亩10元提高到每亩15元。
“规划的 亮点在于对风景区进行了科学的划界,将一些城镇‘剔除’在风景区外,这些城镇可以正常生产生活并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周卫介绍说。鲁家村位于芦笛岩风景区附近,但并未被划入风景区,因此,村里可以适度开发餐饮、住宿等旅游产业。“来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村民们有的自己开店做餐饮,有的把房子租出去,大家的腰包都鼓起来了。”阳志宏说。
为避免陷入“九龙治水”困局,桂林市在2009年成立了漓江流域管理委员会,对漓江流域进行科学保护和开发利用,并对漓江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活动进行统一执法。2012年以来,漓管委共查处破坏漓江流域生态环境案件250多起。
如今,桂林山水良好的生态环境得以延续,60多万公顷漓江主流域面积森林覆盖率达到76%,其中灌木林等水源涵养林面积占13%。漓江水质明显改善,长期稳定达到 二类标准。
本文关键词: